锣鼓余响丝弦绕梁,霍邱热情柳编俊俏

——“遗韵长三角”实践团赴六安进行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一支承载着使命与梦想的“遗韵长三角”实践团,于近日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六安市的征程,旨在深度挖掘丝弦锣鼓与霍邱柳编的艺术瑰宝,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非遗文化宣传新平台,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8月6日:

红色沃土上的文化寻根

实践团首站抵达金寨,跟随着当地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我们来到了列宁小学旧址。在列宁小学的旧址上,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启迪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实地探访与讲解员的深情讲述,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学子们如何在革命精神的滋养下,成长为国家的栋梁。金寨大别山的红色文化与不屈精神,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也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践团深深感悟到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图片说明:实践团参观列宁小学

丝弦锣鼓,响彻云霄的文化强音

午后,实践团一行踏入了丝弦锣鼓的传承殿堂。随着传承人指尖的跳跃,一曲曲激昂高亢、旋律优美的丝弦锣鼓响彻云霄,不仅展现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也深刻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图片说明:实践团与张氏锣鼓队合照

实践团借此契机,对张家义先生进行采访,更深入地了解丝弦锣鼓,并向张氏锣鼓队详细介绍了非遗APP项目的构想与愿景,双方就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和弘扬丝弦锣鼓文化达成共识,并顺利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8月7日:

霍邱柳编,编织绿色梦想的匠心之作

次日,实践团转战霍邱,探访了华安达公司及其背后的柳编艺术。在华安达集团党支部书记、非遗传承人沈家明老师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了柳编的世界,见证了这一传统技艺如何在工业化浪潮中保持生命力,并远销海外,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沈家明老师关于“以信为本、环保先行”的经营理念,以及他对柳编非遗传承的独到见解,让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

图片说明:实践团采访沈老师

随后,与另一位非遗传承人潘勘老师的深入交流,更是将此次探访推向了高潮。潘老师对实践团的项目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双方就项目合作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共同期待在未来携手推动霍邱柳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图片说明:实践团与潘勘老师交流

结语:非遗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此次六安之行,不仅是实践团成员对非遗文化的一次深度探访与学习,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紧密合作,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只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相信,在传承人与实践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化定能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