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学子扎根太和蔡庙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阜阳市太和县蔡庙镇,通过香菇种植基地调研、农户走访、大豆田间课堂等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香菇种植基地调研:科技赋能产业增收
在强越香菇种植基地,实践团与基地负责人就栽培技术、产业链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该基地采用标准化大棚控温控湿技术,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实践团成员现场观摩智能设备操作与加工流程,详细了解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的农作物保险试点、补贴发放等政策落地情况,见证科技与政策为农业发展筑牢的“保障网”。

图为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观察香菇生长情况。刘瑞昭 摄
农户入户调查:倾听耕作现状与发展诉求
走进村庄农户家中,实践团围绕耕作结构、灌溉条件等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数据显示,当地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通过大豆轮作改良土壤;受夏季高温干旱影响,部分玉米田出现减产,农户普遍呼吁加强抗旱设施建设、推广耐旱品种,并期待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技服务质量。

图为团队成员对当地农户进行采访。刘璇 摄
大豆田间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促增产
田间地头变身“实践课堂”。在大豆种植区,当地种植大户向实践团系统讲解品种适配性、播种密度控制等关键技术,重点推介耐旱早熟品种;指导老师结合理论知识,强调“良种、良技、良法”协同对增产的重要性。同学们在实操中体验整地施肥,深化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知。

图为指导老师与种植大户参观大豆实验基地

图为参观胜杰家庭农场农副产品加工厂房
此次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安农大学子在田间地头锤炼本领,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为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贡献青年力量。(通讯员 史安琦 刘瑞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