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重点结合《“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方案(2024-2028年)》《“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主题开展系列青年生态文明科考实践和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安徽理工大学“青漾淮河”研究生实践队以“服务淮河、扎根大地”为初心,对滋养江淮千年的“母亲河”——淮河开展为期3天的生态保护行动,用青春书写服务篇章。
1.科研监测:让数据服务治理
8月15日,团队聚焦“水土流失源头防控”核心任务。通过实地采集淮河小流域水土样本、操作无人机巡查排污口,同时实地调试便携式浊度仪/PH计,结合“守护淮河”宣誓仪式强化生态责任意识,并借助《淮河淮南治污十年》纪录片研讨深化工矿型流域治理认知,为后续生态诊断报告奠定科学数据与问题分析基础。

2.净滩行动:用双手擦亮河岸
8月16日,行动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展开。烈日下,队员手持垃圾钳清理塑料袋、农药瓶等杂物,分类清理垃圾并设置警示牌,为淮河两岸留下绿色生态。队员走进水源地周边村落,挨家挨户讲解《农村面源污染防控手册》,用通俗讲解引导村民理解“污水不入河”的重要性。

3.生态宣传:让理念扎根人心
8月17日为“青漾淮河”实践队“宣传实践与主题总结日”。8:30出发至淮南市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主题宣传布置,河流沿岸生物多样性观察,河岸垃圾清理;11:30于淮南市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理论实践,包括节水小实验、人工鸟巢/鱼巢搭建、河岸垃圾清理;14:30从淮南市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步行向淮河河道靠近,路途观察水生植物状况,并实践水生植物种植,同时在路上讨论总结本次主题活,让实践成果助力淮河保护。

淮河淮南段面临饮用水源保护压力、水土流失加剧、水生态功能退化等挑战。安徽理工大学组建跨学科研究生实践队,带着“服务地方、守护生态”的信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河岸上的实际行动,以高校之力反哺社会,让科研成果成为滋养大地的雨露。
实践队锚定三重目标:为地方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净滩行动改善河岸环境,借科普宣传唤醒公众生态自觉。这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与河流、城市、公众的双向奔赴——淮河因服务更清澈,我们因服务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