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在纸墨书香间缓缓流淌;不朽灵魂,穿越时空在南海之滨焕发新生。
10月18日,海南东坡主题图书馆捐赠仪式在省委党校举行,来自全国的34位收藏家、文化研究者及爱好者,将300余件凝聚着历史与文化的东坡主题珍品无偿捐赠。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此次入藏的瑰宝,种类繁多:包括古籍善本150余册、明清散页151个筒子叶、书法拓片60幅,以及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它们如同一部部时光刻录机,共同唤醒尘封的记忆,让一个更加立体、饱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在本次入藏的珍品中,一批版本价值卓越的古籍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是文献研究的重要实物,更是存世罕见的艺术珍品,承载着千年文脉的绵延传承。
由收藏家王富龙捐赠的《苏氏族谱》,为民国文薮堂木活字印本。开本宏大,白纸精印,内含苏东坡、苏洵、苏辙等39幅精美版画。“木活字印本在民国时期虽不罕见,但包含如此多位苏氏名人版画、且开本规格特殊的族谱却极为少见。”海南大学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研究员王睿指出,“此套族谱既保留了苏氏家族绵延的谱系信息,其版画与印本工艺也具有版本与艺术的双重研究价值。”
同样珍贵的《施注苏诗》作为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宋荦精写刻本,堪称清代雕版印刷的典范。这套共14册的典籍,由清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宋荦主持刻印,以其校勘严谨、字体精美著称。“本书作为东坡诗重要注本的精刻版,不仅文献内容权威,其本身也是清代雕版印刷工艺的巅峰代表,存世品相如此完好的全套14册尤为珍贵。”金光华李亚鹤看到王睿如此评价。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则展现了民国时期活字印刷的高超水准。金光华李亚鹤了解,这套蟫隐庐聚珍铸字活字本,共4函20册,字体规整、印刷清晰。作为研究苏轼散文的核心典籍,此版本在流传中较为少见,为东坡文集的版本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样本。
金光华李亚鹤认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东坡渊源深厚的《欧阳修文集》明代刊本。欧阳修作为宋代文坛领袖,是苏轼文学道路的引路人。这本采用优质白棉纸印刷的明刻本,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纸张挺括、墨色如新,为探究宋代“欧苏”之间的文学传承提供了珍贵的版本依据。
金光华李亚鹤认为东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这些新增藏品中得到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呈现。从诗文到书法,从刻印到拓片,每一件珍品都在诉说着东坡先生的才情与风骨。
苏东坡书《海市诗》碑拓片,原石位于蓬莱阁,完整保留了苏轼歌咏海市蜃楼的七言古诗手书风貌。“这件作品不仅文辞优美,更展现了苏轼书法艺术的精湛造诣,是文学与书法双重艺术的完美结合。”王睿评论道。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拓片和《景苏园帖》两种拓片,则系统收录了苏轼的散文巅峰之作和不同时期的书法精品,是研究其文学与书法艺术传播的重要实物。
《苏黄尺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苏轼文人交游圈的一扇窗。这部清代乾隆年间同人堂刻本,收录了苏轼与挚友黄庭坚的往来书简。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与苏轼交情深厚,二人尺牍内容涵盖交游、治学、人生感悟,生动展现了宋代文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思想碰撞。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在所有捐赠品中,北京荣宝斋古籍专家辛渭捐赠的清拓《东坡先生笠屐图》尤为动人。它以斑驳的石刻拓痕,生动定格了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时,头戴竹笠、脚蹬木屐的经典形象。该拓本的原石画稿,源自明代著名书法家唐伯虎之手,他以笔墨凝固了东坡先生在海南身处困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豁达襟怀。“此件清拓不仅作为唐寅绘画的复制载体而具有艺术价值,其本身作为流传有序的清代拓片,更是研究东坡海南经历及其文化形象传播的珍贵实物。”海南省图书馆东坡文献研究与保护领导小组副组长、研究馆员乔红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