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 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元素,然而其准确定义和解析一直未有定论,著名青年学者罗泽易独家讲解孔子之“仁义礼智信”,分享儒家思想的故事。
Q:仁义礼智信与儒家思想及《论语》的关系?
罗泽易:现在普遍认为:“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之中,成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元素。然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学说之一,其内涵之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其大体上是以仁为中心展开,重要的范畴包括仁、义、礼、智、信等等。
罗泽易简介:著名国际品牌策划大师;著名青年学者,提出社会体系学哲学理论;青年艺术家,形象剧创始人。现任中国广国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电视文艺委员会节目中心执行主任、华夏形象集团、全科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
Q:您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源自何处?
罗泽易:祖父罗俊城1910年生于宝庆(今湖南邵阳),时为门第之后,自幼好学,勤于书法,对儒家学说、道家思想颇有研究,通解《论语》、《春秋》、《易经》、《孙子兵法》等,父辈叔伯迫于生计,未能承祖父毕生所学。在孙辈当中,我最小,年幼时酷爱哲学,深得祖父喜欢,为我取名泽易。我除在学校上学之外,常与祖父相伴,由于年龄很小,祖父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论语》、《春秋》、《易经》、《孙子兵法》等。其中就有关于孔子之“仁义礼智信”的故事。
Q:您觉得何谓仁义礼智信?
罗泽易:据说孔子晚年见道之不行,逐以著作史书褒贬历史的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为了避免政治迫害,孔子在属辞比事上常常使用精缩隐晦的语言,其微言大义,只口授于弟子,并不笔之于书。孔子死后,弟子各以所闻辗转传授。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其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但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传孔子擅长观察事物,加以总结和思索,形成理论和思想,传授于弟子。孔子对自然界的观察加以概括,对仁、义、礼、智、信作了明确解析,并口授给弟子颜回,颜回一生无文字著作,再口授于他人。遗憾的是颜回和孔子相继去世后,其仁、义、礼、智、信的解析未被其他弟子及后人形成文字,至今仍没有被任何正式以文字形式记录于书籍。
孔子根据对自然界动物的观察,提出了仁、义、礼、智、信。
子曰:布谷哺乳;乌鸦反哺,仁也。
子曰:鹿鸣食,义也。
子曰:羊羔跪乳;马不肆母,礼也。
子曰:娇兔三窟蜂织窝,智也。
子曰:公鸡打鸣雁南飞,信也。
Q:请您用白话文解析一下仁义礼智信。
罗泽易:白话文解析:子曰:布谷哺乳;乌鸦反哺,仁也。布谷是一种鸟,芒种前后,几乎昼夜都能听到它那宏亮的叫声,叫声为“布谷布谷!布谷布谷!”,使人产生“快快割麦!快快割麦!”、“快快播谷!快快播谷!”的联想,所以俗称布谷鸟。布谷鸟在雏鸟刚出生时,布谷鸟会寻找食物来喂养小布谷鸟直到小鸟能自食其力。其实“哺乳”存在大多数的动物当中,孔子之所以以布谷鸟为例,是因为当时社会农民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知道春回大地该播种了,这个特殊原因。而乌鸦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这种鸟在母鸟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鸟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其子女就四处寻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地喂到母鸟的口中,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现在,人们觉得乌鸦是一种不吉祥的鸟,对乌鸦没什么好感,其实乌鸦是仁鸟,孔子儒学中提出的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人类思想美德源于乌鸦。仁的概念包含布谷哺乳、乌鸦反哺双重含义,列为儒家五常之首。子曰:鹿鸣食,义也。小鹿经常独自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去寻找食物和水源,当它发现食物和水源后,会鸣叫以呼唤同伴一起来分享。子曰:羊羔跪乳;马不肆母,礼也。小羊羔在喝母乳的时候,常前面两只腿跪下,中国把下跪作为最高礼节就是源于羊羔跪乳。马不肆母,肆是通假字,为交配之意。所有的动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乱伦现象,只有小公马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和生自己的母马发生交配行为。至于子曰:娇兔三窟蜂织窝,智也。子曰:公鸡打鸣雁南飞,信也。比较接近现代白话文,大家从字面意思基本就能明白其含义,就不一一进行解析了。当然我刚才所解析的仁义礼智信,查不到正式的文字记载出处,据祖父说,儒家、道家,包括周易等很多哲学思想或“绝秘性”高度概括的理论,有些以文字记录进行传授,有些则采取了言授或单口传授加以传承,因此很难甚至找到任何文字记载。如三思有种解析为:思退、思定、思进,就属于言授,但可能同时传于多人,而孔子之“仁义礼智信”属于单口传授,受传者一生当中只言授于一人,这样一代一代传授下去。
发表回复